当前位置:首页 > 检察新闻 > 检察动态

“绵里藏针”的维权

时间:2025年08月05日

      

“绵里藏针”的维权

 

网购时发现商品有问题,你会怎么做?合理维权是消费者的权利,但有人却把这变成了“生财之道”——自导自演“被伤害”敲诈商家。日前,杨浦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利用网购制造虚假维权的敲诈勒索案件公开开庭审理,以涉嫌敲诈勒索罪依法对陈某提起公诉,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八千元。

 

网购“薅羊毛”:她演了出“针头惊魂”

“亲,你家衣服里有针头,把我手扎伤了!必须十倍赔偿,不然我就让粉丝全网曝光你们!”

去年11月起,多个知名服装品牌的天猫客服接连收到这样的“投诉”。投诉人陈某每次下单后,都会偷偷往新衣服里塞一根针头,再拿出早就拍好的手部旧伤照片,声称被衣服里的针头扎伤,要求商家十倍赔偿。

“我们品牌注重口碑,要是被她在网上闹大,公关费都不止这点赔偿款。”为了保住品牌形象,商家们只能忍气吞声。陈某用这招,先后向六家国内知名服装企业“索赔”,短短4个月就骗到了2万多元,还有3万多没到手时被抓了个正着。

 

检察官出手:揭穿“假维权”的真面目

“我们接到多家企业反映,说遇到了‘职业索赔人’ ,对方开口就要高额赔偿,还威胁曝光。”杨浦区检察院通过“法治服务联络员”制度了解到情况后,立刻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侦查。

检察官仔细梳理了陈某的购物记录、聊天截图和转账凭证,发现她每次“受伤”的时间、伤口状态都对不上——所谓的“针头扎伤”,全是她自导自演的戏码:针头是自己塞的,伤口是早就有的旧伤,就连“要曝光”的威胁,也是为了逼商家就范的手段。

“你这不是维权,是敲诈勒索!”面对证据,陈某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行为。检察官耐心释法后,她主动退赔了全部违法所得,还取得了部分商家的谅解。考虑到陈某自愿认罪认罚,检察院依法提出了精准量刑建议。

 

从案到治:别让“维权”变“违法”

为了让更多人看清“牟利性索赔”的真面目,近日,杨浦区检察院以此案例开展听庭评议的活动,主动接受外部监督。“维权要有边界,越界就是犯罪。这起案件给那些想靠‘假维权’薅羊毛的人敲响了警钟。”

合理维权受保护,敲诈勒索必严惩。检察官提醒,消费者遇到商品问题,保留好购物凭证、瑕疵照片等证据,通过平台客服、12315 热线等正规渠道协商,千万别夸大损失、伪造证据。像陈某这样用威胁手段索要高额赔偿,已经触犯了《刑法》,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商家也要绷紧弦:既要保证产品质量,做好生产流程留痕,遇到“狮子大开口”的恶意索赔时,别一味妥协,及时向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反映,让法律来辨明是非。网购时代,诚信守法是最好的“护身符”。不管是买家还是卖家,守住法律底线,才能让市场更干净,让消费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