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有民族资产等你解冻?
时间:2019年05月07日
骗局揭秘 民族资产解冻式诈骗极具诱惑性和欺骗性。 今天就来揭秘民族资产解冻式诈骗: 第一步:虚构名目,营造神秘气息 犯罪分子往往会伪造国家机关公文或虚假证件等,给自己冠上非常人的身份,如孙中山后人、皇室后裔、海外富商等,同时给组织、基金会冠上海外或港澳台的由来,再以扶贫帮困、养老医疗等项目名义,绑定并曲解国家相关政策如“十三五规划”、“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许诺民族资产解冻后可获巨额回报,以此骗取社会民众缴纳入会费,金额从几十至几百元不等。 第二步:扶贫慈善,引你上钩入会 在各地物色代理人,组建QQ群、微信群等向外传播、洗脑,引诱群众交纳会费加入组织。 犯罪分子可能会第一次见面就给你一些蝇头小利并称为“扶贫款”让你心动;可能会组织扶贫活动让你看到交纳过会员费的会员领取到“扶贫款”让你对组织的慈善之心深信不疑,殊不知是组织的内部人员因发展的会员多而获得的奖金。 这样几十、几百的“小投入”,获得数十万、数百万、甚至分房分车的“大回报”,使得不少被害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付费入会,却迟迟等不到“资产解冻”的那一天到来。 第三步:资产解冻,要求扩张人群 向会员宣传扶贫款是历史遗留在海外的资产,需要解冻或国家委托民间组织进行解冻,解冻这些资产需要达到一定的人数和资金,所以想要解冻民族资产,更快的享受扶贫帮困政策,就要帮助组织发展更多的会员,让更多的人向组织交纳会员费,并鼓励大家发展会员越多可优先拿到“扶贫款”。让群成员再去组建新群不断地扩张、宣传洗脑。 第四步:持续洗脑,防你识破骗局 犯罪分子在骗了你之后会说: ● “不要向自己的家人解释,他们不理解我们不强求” 实则是怕骗局被你的家人识破对你进行劝阻; ● “不要大肆公开的宣传,通过微信群联系或者私下介绍”, 实则是怕行骗事情太公开易引起公安机关的注意; ● “遇到公安的排查、询问,一律采取一问三不知态度,组织进行扶贫是大慈善” 实则是怕公安机关找到证据对他们进行查处。 而被害人往往因深陷其中而对其深信不疑。
目标人群 民族资产解冻式诈骗的受害人多为老年人,因老年人对互联网的不熟悉往往难辩网上出现的消息、图片、文件的真假,加上退休后收入不够很想通过类似途径积累财富,为家庭多做点贡献,找到归属感。 其实,这些“扶贫款”都是你们自己交纳的会员费呀……
防骗贴士 凡是涉及民族资产解冻的项目都是虚假骗局 一律不要相信! 一律不要相信! 一律不要相信! 若你接触到此类的诈骗,而又无法分清是否真实,多与家人沟通,听听他们的意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定要警惕警惕再警惕! 若你发现身边有人不幸陷入,不要觉得几十、几百是小事,一定要劝说其退出,及时止损,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